反式结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忽略的迟滞现象和在叠层电池中的高匹配度等优势而获得广泛的关注,但是其光电转化效率仍然低于正式结构器件。这主要是由于富勒烯和钙钛矿之间的化学作用较弱、能态结构匹配度较差等原因,造成富勒烯电子传输层/钙钛矿层之间界面复合损失较大,从而导致器件的开路电压较低。近年来,钙钛矿层的表面改性已经被证实为一种能够抑制界面复合损失的有效策略。 鉴于此,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杨世和教授团队联合厦门大学谢素原院士团队及南方科技大学郭旭岗教授团队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期刊上发表了题为“Surface Re-Engineering of Perovskites with Buckybowls to Boost the Inverted-Type Photovoltaics”的文章(DOI: 10.1021/jacs.2c05235)。作者设计并合成了一类新型碗烯铵盐分子,并将其引入至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对钙钛矿表面进行重构,大幅降低了富勒烯层/钙钛矿层之间的界面复合损失,从而提升器件的开路电压,最终获得了超过22%的光电转化效率。同时,得益于碗烯分子和碘离子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碗烯在钙钛矿表面形成了一层分子屏障,有效地延缓了器件内部的碘离子迁移,从而大幅提升了器件的稳定性。值得一提的是,碗烯铵盐也是目前对钙钛矿表面溶液处理中最大尺寸的π共轭稠环铵盐。